联通打响手机eSIM“第一枪”:距离全面普及还有多远?2025年7月13日,中国联通上线了eSIM手机业务开通办理页面,这一举动被视为“无SIM卡时代”的信号。尽管该业务仍处于商用试验阶段,且线下办理流程尚未完全打通,但其背后隐藏的产业变革和生态重构已引起科技界的广泛关注。华为、苹果等厂商的布局使得这场“消灭物理SIM卡槽”的革命显得势不可挡。
eSIM技术的核心是将传统SIM卡直接焊入设备主板,无需用户插拔物理卡。这种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。eSIM的体积仅为传统Nano SIM卡的三分之一,为超薄设备如iPhone 17 Air和折叠屏手机腾出关键空间。用户可通过运营商平台远程下载运营商Profile(数字身份),实现“一键切换运营商”,摆脱实体卡的束缚。此外,eSIM允许设备同时绑定多个运营商账户,甚至实现“一号双终端”(手机+手表共享号码)。
华为Mate XTs等三折叠屏机型通过取消物理卡槽,优化铰链结构并减轻重量,eSIM成为其关键技术。iPhone 17 Air追求极致轻薄(厚度仅5.5毫米),也依赖eSIM技术取消了物理卡槽。eSIM早已在智能手表和iPad Pro中普及,如今向手机终端扩张,标志着其技术成熟度的飞跃。
中国联通的eSIM业务重启,背后是苹果和华为两大巨头的推动。据称,iPhone 17 Air国行版将彻底取消物理SIM卡槽,仅支持eSIM。虽然面临工信部“保留实体卡槽”的政策压力,但苹果可能通过“特供方案”(如隐藏式卡槽)破局。eSIM与Apple Watch、iPad Pro的协同,将进一步巩固苹果设备间的无缝连接。华为Mate XTs预计在第三季度登场,并可能在国内eSIM手机商用方面占据领先地位。其取消物理卡槽的设计不仅节省铰链空间,还提升了防水性能(IP68)。